作者:襄陽市郵政工會 | 來源:湖北省郵政工會 | 時間:2018-10-16 |
殷俊杰,老河口市郵政分公司李樓支局投遞員,2016年參加郵政工作,37歲。有人幫他計算過,3年來,無論酷暑還是盛夏,在那條走過無數遍的郵路上,他已經來回跑了12萬公里,投遞報刊80余萬份,郵件3萬件,妥投率100%,從未發生一例差錯事故,也沒有一個用戶投訴,晴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泥。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,他總是一笑而過,他認真踐行“人民郵政為人民”的服務宗旨,切實履行郵政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義務。
同事眼中的行家里手
“小殷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,是出了名的工作能手,各項新業務,他總是第一個學會的。”與殷俊杰共事3多年的老同事任世榮這般夸獎他。
剛從門外漢踏入郵政行業時,小殷也什么都不懂。為提高工作效率,他總是耐心地向前輩們請教,并利用業余時間反復學習、實踐,硬是在最短時間內把自己訓練成一名專業的投遞員。如今,小殷只要一看信件上的信息,就能確定最佳投遞路線,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行家里手。在各項業務技能比賽中,小殷總是名列前茅。2016年元月起,小殷服務全鎮內名機關單位、學校、企業及鎮轄7個行政村,73個村民小組,5000余戶人家,常住人口3萬余人。雖然工作任務更加繁重,但他從不叫一聲苦,滿足普遍服務客戶需求,保障人民群眾通信權利的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。
農民眼中的致富幫手
“我從小殷那里訂報已經快3年了,以前種田只知道埋頭苦干,后來小殷借給我很多農技類報刊雜志,有了技術后收成比以前強多了”李樓鎮陳埠村村民楊光提起小殷的幫助深有感觸。由于經常與村民們打交道,小殷在實踐中深切體會到:隨著郵政業務的發展和用戶不斷增長的用郵需求,作為一名投遞員,僅僅做好投遞工作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當好服務“三農”的郵政業務宣傳員和營銷員。為此,他積極學習郵政業務知識和農業科學技術,時刻關心了解鄉親們的需求,想農民所想,急農民所急,幫農民所需,為老百姓們傳授技能,傳遞溫暖,把郵路變成幫扶農民致富的“連心橋”和“康莊路”!
“我出身于農村,也一直與農民打交道,知道他們的真正需求。”每年小殷都會自費七八百元,訂閱各種涉農報刊雜志,每次踏上郵路,小殷都會帶上這些報刊,借給路上的農戶看,他的郵車伊然成了一個“流動農民圖書館”。
金杯銀杯,不如老百姓口碑。小殷認真學習農作物栽培技術,并在自家靠路邊的六分責任田里種上水稻,用郵政分銷的化肥和農藥精心耕耘,還請來鎮農技員上門指導。秋收時節,他家的責任田畝產量高達600公斤。這下鄉親們服了,大家奔走相告:"以后化肥、農藥、種子就到老胡那兒去買。”
鄉村郵路的“活雷鋒”
在老河口農村,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,“留守老人”現象十分普遍。小殷送郵件時,不是放下郵件就走,總要留下來陪老人聊聊天,順便幫把手。跟鄉親們接觸久了,村子里的“家長里短”他都一清二楚,總是對村里的幾位留守老人和“五保”老人放心不下。
每次走到黃營村,小殷都要看看已經70多的退休工人李陽。老人家里沒柴燒了,他起緊劈;看到水缸里沒水了,他主動挑;家里買好吃的了,他還不忘捎帶一些過來;老人腿腳不便,他定期到隔壁光化辦幫老人領取退休金。在卡子村,小殷將遠在外地打工兒女的匯款送到卡子村孤寡老人王樹手中。在鎮福利院,近80歲高齡的胡學文每次見到小殷險上都會笑開了花。福利院的老人們,子女都不在身邊,小殷隔幾天就會去陪他們聊聊天,為他們閱讀下報紙雜志,安撫著老人們孤獨的心”
小殷還積極參與愛心公益活動,他為地震災區捐款,為希望小學捐款,為抗洪救災捐款捐物…………哪里有困難,哪里就有小殷。
在平凡的崗位上,小殷日復一日,年復一個年地默默行走,以忠誠和奉獻實現著自己綠色的夢想。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,他在郵路上演繹著自己精彩的人生!